产区市场购销两旺 玉米价格继续上涨


日期:2020/11/30      来源:中商农产品交易中心

      目前,玉米市场的焦点一方面集中在东北产区的新粮收购上,另一面则集中在华北地区小麦替代和南方销区的进口粮源替代上。这种格局也使得玉米市场区域间矛盾出现差异,玉米价格的强弱也出现一定的梯度变化,南北倒挂较为明显。

      从东北产区来看,既难以形成华北小麦倒流东北发生替代的情况,也缺少进口粮源如玉米、高粱、大麦等补充。由于下年度缺少临储拍卖的补充和贸易机会,东北贸易商和用粮企业只能选择存粮。同时也必然面临南方贸易商和大型饲料养殖企业的粮源竞争局面。从华北地区来看,仅10月,国家政策性小麦成交量超过700万吨,接近过去两年的全年成交量,小麦替代玉米在禽料消费中较为普遍。加上华北地区贸易商兑现前期存粮利润,加快出库,用粮企业到货增加。所以华北地区玉米价格相对稳定。根据海关数据,今年1~10月玉米进口量782万吨,同比增加97.3%;大麦进口量598万吨,同比增加13.4%;高粱进口量402万吨,同比增加449.2%。进口粮源的替代主要集中在广东等南方销区,对销区玉米价格有一定抑制作用。

      因此,总体来看,在产区抢购粮源、华北小麦替代、销区进口替代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产区价格更加坚挺,产区、港口、销区逐级倒挂格局,同时产区现货的价格上涨趋势逐渐由产区向港口、销区传导。

      从全年供需结构上来看,根据过去3年的市场拍卖量、产量、库存情况推算,2019/2020年度市场缺口或将扩大。在较大缺口结构中,玉米价格继续上涨的支撑相对更强。因此对于市场主体来说,春节前的农户售粮高峰可能将是最好的存粮机会。春季后市场将必然面对粮源竞争的局面,而农户的自然干粮销售进度相对缓慢,下游建立库存的难度较大。因此节前玉米供需两旺、价格坚挺的局面有望持续。

公司定位

       立足大连,面向全国,服务三农,以电子交易为核心,以农产品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配套,以农业产业数字化为手段,创新业务模式,应用先进技术,建设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