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稻米市场价格重心继续降低,大米单月出口量超过进口量,进口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全年进出口有望实现基本平衡。政策性稻谷成交量可能继续增加,库存将迎来真正的下降拐点。今年,国内外大米价差大幅缩减,大米进口快速减少;预计我国稻谷生产多年来首次出现较大幅度减产,库存增速也将大幅放缓;稻米市场进口高、产量高和库存高的“三高”现象有所缓解,稻米供给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大米单月进口量低于出口量
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1万吨,同比减少61%,单月进口量已连续6个月同比降低;1~7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大米189万吨,同比减少22%。7月份我国出口大米22.7万吨,同比大增1.84倍,较同月大米进口多11.7万吨,自2012年以来单月大米出口量首次高于进口,大米进口下降拐点已基本确立;1~7月份累计出口大米99.3万吨,同比增加53%。1~7月大米净进口量降至89.7万吨,同比减少85万吨,下降近一半,对国内大米市场的冲击进一步减弱。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外大米价差不断缩减,大米进口利润减少,风险逐步增加,使得大米进口量逐步减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8月31日,越南破碎率5%大米FOB价格为395美元/吨,加上运费、保险、关税、增值税及港口杂费等成本,到南方港口完税价3160元/吨,比广东地区早籼米低510元/吨,较上年同期价差缩小239元/吨,价差最低时曾一度小于300元/吨,远低于2017年及以前1000元/吨以上的高点,是2012年以来最低的一年。
国内外大米价差大幅缩减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稻米市场重心出现较大幅度下移,人民币出现贬值,国际大米价格小幅上涨。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监测,今年8月27日,国内稻谷三大品种的收购价格分别为:早籼稻2453元/吨,中晚籼稻2559元/吨,粳稻3008元/吨,分别较上年8月底下跌202元/吨、151元/吨、92元/吨,跌幅分别为7.6%、5.6%、3%。国内稻米市场持续走低,相应缩小了内外大米的价差。
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今年二季度以来,人民币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贬值。8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8246,4月初至今已累计贬值9%左右,较2017年8月31日贬值3.4%,相应降低了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国际大米竞争力。8月底,越南破碎率5%大米FOB价格同比上涨2.58%,泰国破碎率5%大米出口价格同比上涨5.36%,巴基斯坦卡拉奇破碎率10%~15%大米价格同比上涨6.85%。国际大米价格上涨,自然也缩减了内外大米的价差。
随着国内新中晚稻陆续上市,下半年国内稻米市场仍有下行动力,预计年底前大米出口仍将保持强劲势头,而进口同比有望继续减少。由于目前国内外大米价差仍较大,加上调剂余缺的需要,大米进口动力仍将存在,预计年内大米月进口量仍将高于出口量。因此,今年国内大米仍可能保持净进口,但净进口数量较前几年大幅下降基本已成定局。
稻谷面积和产量或双双下降
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全面大幅下调,受此影响,国内稻谷三大品种产量预计全面走低,其中早籼稻产量再创新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早稻播种面积479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50千公顷,下降6.8%;全国早稻产量为2859万吨,比2017年减产128万吨,面积和产量双双创出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新低。
中晚稻产量预计也将小幅降低。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8月份预计,2018年全国中晚稻种植面积为2441万公顷,同比减少41.9万公顷;全国中晚稻产量为1.72亿吨,同比减少482万吨。今年稻谷产量虽然预计大减,但产大于需的格局预计暂难改变。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8/2019年度国内稻谷总消费为1.8678亿吨,较上年度增加18万吨;年度产大于需1381万吨,较上年度减少628万吨,减幅31%。
据江西省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调查,今年该省早籼稻亩均净利润为-78.13元,同比减少255.9%,自2004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首次进入亏损;成本利润率为-7.28%,同比下降12.13个百分点,已连续第五年下降。
托市收购量预计大幅下降
2013年以来,稻谷托市收购量连续5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累计收购政策性稻谷1.7亿吨以上,预计今年稻谷托市收购量将较上年减少。
目前,早稻集中收购已近尾声,两大主产区江西和湖南分别于8月9日和28日启动了托市收购,均较上年晚了12天。今年稻米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地方储备稻谷轮出受阻,导致轮入量低于上年。同时,市场主体收购信心严重不足,早稻市场收购力量减弱。
中晚稻市场同样面临托市时间缩短、收购标准提高等因素,预计托市启动范围和收购量均有可能小于上年,托市总收购量可能在1500万吨左右。其中,黑龙江因稻谷产量高于需求,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较大,托市收购量也将最大。
政策性稻谷拍卖成交向好
目前政策性稻谷仍有约1.3亿吨的库存需要消化,相当于稻谷年消费量的七成,这还未计算各级政府的储备稻谷库存量。为此,国家继续加大出库力度,对今年政策性稻谷的拍卖底价进行大幅调整。同时,政策性稻谷提前在3月底就启动拍卖,掌握了出库的先机,收到一定成效。截至8月31日,今年政策性稻谷拍卖累计成交801万吨,相当于上年总成交量的八成。
由于稻米市场持续走弱,需求乏力,抵消了拍卖底价下调的影响,后期拍卖成交陷入低迷,预计今年政策性稻谷出库量可能与2017年接近。在托市收购量预计较上年度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政策性稻谷库存预计也将从前几年每年增加2000万吨以上的水平大幅下降至数百万吨,但总体仍可能保持略增之势。
大米进口下降拐点基本确立
总体来看,今年大米进口下降拐点已基本确立,主要得益于国内大米价差缩减;稻谷产量预计大幅下降,主要得益于最低收购价下调;政策性稻谷拍卖成交量增加,托市收购量预计减少,也主要得益于拍卖底价、最低收购价双双下调。
可见,价格才是影响国内稻谷“三高”的关键因素。更好地利用价格手段,通过科学制定最低收购价政策与政策性稻谷拍卖底价,合理引导稻米市场运行预期,才能加快政策性稻谷库存的消化,有效解决稻谷“三高”现象。2019年稻谷“三高”现象有望得到真正化解。
2019年,国内稻米市场重心仍有可能下降,种植收益可能继续降低。预计2019年稻谷种植面积还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产量也将继续下降,并可能在时隔7年之后重回2亿吨以下。随着大米价格降低,大米需求有望小幅增加,年度稻谷产大于需的数量预计将降至1000万吨以下。
稻米价格重心继续降低,也将减少大米进口量,并将刺激大米出口小幅增加,大米进出口有望实现基本平衡,未来甚至可能出现全年大米出口反超进口的现象,大米进口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影响将继续减弱。大米进出口有望实现调剂余缺、改善生活品质的初衷。
随着稻谷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和产量降低,政策性稻谷收购量预计将进一步减少甚至归零,而拍卖底价仍有下调空间,成交量可能继续增加,库存将迎来真正的下降拐点。
立足大连,面向全国,服务三农,以电子交易为核心,以农产品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配套,以农业产业数字化为手段,创新业务模式,应用先进技术,建设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