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最低收购价实施十四年以来,对稳定口粮安全起到积极意义。但随着库存高位、稻强米弱等弊端显现,政策改革迫在眉睫。
近二十年来我国粮食政策发展经历了三大时期,2014年开始进入向市场定价靠拢的改革期。从棉花、大豆到三大主粮,是按品种、分步骤调整的。三大主粮中,玉米先行改革,取消临储、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而2018年或是稻谷政策改革的重要节点。
目前市场主流观点有两种:
一是取消最低收购价政策,从明年开始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这是陈锡文主任提出的建议。稻谷补贴方面,建议“按每亩100元或每斤0.10元来补,其中黑龙江省每亩150元、每斤0.15元”。
另一种是国务院研究中心程国强先生提出,建议不分品种统一稻谷最低收购价为1.20元/斤,其中粳稻1.25元/斤,同时跟进种植补贴。建议明年推迟启动托市一个月。两种观点的本质都是向市场定价靠拢的同时跟进种植补贴,只是时间问题。
政策调整后会对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政策大幅调整后,市场多方面将会发生一些变化,卓创预计或影响到以下几点:
一是,收购主体多元化。稻谷国储收购力度及作用会下降,市场化收购占比逐渐提升,收储“保增收”功能分离。
二是,价格市场化。稻米价格将主要由市场来定,市场规律或打破以往常规。
三是,进口格局改变。近6年来我国大米年进口量在二三百万吨,数量巨大。国内稻谷政策调整后,进口米价格优势减弱,进口量或降低。
四是,上下游供需结构,尤其水稻种植结构或发生改变。政策支撑力度降低,优普分化或愈加明显。普通稻种植占比或下降,优质稻占比上升。
无论如何变化,我国稻谷政策改革的前提都是要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面对历史积累的弊端,稻谷的市场化改革已势在必行。
立足大连,面向全国,服务三农,以电子交易为核心,以农产品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配套,以农业产业数字化为手段,创新业务模式,应用先进技术,建设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