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收购高峰已到来 市场形式暗潮涌动


日期:2017/8/10      来源:中华粮网

  当前,江西各地区的早籼稻正处于收割高峰期,已在7月25日左右全部收割完毕;在7月10日开始有潮粮上市,自然晒干早稻在7月15日开始陆续上市。受种植面积减幅较大、连续阴雨天气等因素影响,今年的早籼稻收购市场在7月初就开始暗潮涌动,各收购主体入市意愿较强,至7月中旬,市场已弥漫着硝烟味。
  一、早籼稻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价格连续下调影响种粮积极性
  2月17日,在大家的期待中,国家公布2017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130元/百斤、136元/百斤、150元/百斤,分别下调3元、2元、5元,下降幅度分别为2.26%、1.45%、3.23%,这是自2004年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以来的首次全面下调,其中早籼稻已是“两连跌”。
  从整个稻谷市场来看,最低收购价的下调是国内稻谷价格与国际接轨的必经之路,也是粮食收储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更是提高国内稻谷竞争力的先决条件之一。但是,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的连续下跌也意味着种植收益在走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是造成早籼稻种植面积继续出现较大减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种植面积出现较大减幅
  目前,江西2017年早籼稻种植面积还未正式公布,但根据一些地区的非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的早籼稻种植面积将同比出现较大减幅,将是近年来的最大减幅。种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双改单”呈持续扩大趋势。由于近年来稻谷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种粮效益持续走低,加之劳动力成本高企,一季单产相对有保障,种植一季与种植双季的收入相差很小,特别是随着早稻托市收购价的连续两年出现下调,农户种植早稻的积极性继续下降。
  二是农田逐渐集中变相减少面积。随着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企业以及特色稻谷种植等粮食生产主体的涌现,加之“双抢”时间短、请人难、成本高等因素影响,为节省人工成本,为提高利润率,减少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早籼稻种植面积,这就直接造成了早籼稻种植面积出现减少。
  三是工业占地和改种经济作物挤占。工业外延发展,壮大规模,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加上新农村建设,这其中需要的大量土地有很大一部分是良田。受政府引导,农户将稻田改种烟叶、白莲、西瓜等种植比较收益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
  四是部分农田出现抛荒。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大量外出务工,专职务农人数呈逐步减少、年龄结构偏大发展趋势,造成农村劳动力紧缺,雇工成本高,一些不适合机械耕作、交通不便的耕地,难以流转,从而出现了一定面积的抛荒。
  因此,今年早籼稻市场收购的价格高低将是明年乃至未来几年早籼稻种植面积增减的关键,种粮农民将以今年的早籼稻种植收益来决定和调整下年的种植面积。
  (三)雨水过多影响产量和质量
  在今年的6月中下旬,受台风影响,南方大范围持续降雨,对正处于抽穗扬花灌浆阶段的早籼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部分受灾严重的县市甚至出现了大幅减产,灾情较为严重。同为早籼稻种植大省的湖南今年遭受了雨水泛滥的影响,灾情影响性甚至总体超过江西省。同时,在2016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但势力偏弱,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南方多数省份处于“暖冬”,不利来年农业生产,病虫害偏重频繁发生。根据了解,今年的早籼稻打药时间同比提前,次数多一到两次。
  通过对一些已收割完毕的种粮农户了解,受前期过多雨水天气影响,今年的早籼稻亩产同比下降约5-10%左右;多个加工企业和收购粮库表示,通过样品检测显示今年的早稻未成熟粒较多,出糙率偏低,收购质量把控难度加大,收购难度增加。
  (四)各级储备收购量保持高位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各级储备的早籼稻收购量继续保持高位,多个省份的收购量创新高,同比出现超过5%的收购量增幅。同时,江西周边广东、福建、广西、安徽、湖北省份来赣大量采购早稻储备轮换,将加大江西省早稻市场的供给压力,市场相对平衡秩序将进一步打乱。在市场需要未变和轮换收购量出现增加的情况下,加上江西、湖南两大最重要的早籼稻产区出现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形势下,今年的早籼稻收购市场势必出现一个不一样的局面。
  (五)去库存拍卖影响甚微
  2017年5月17日,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开始增加稻谷销售计划,其中包括第一次拍卖2016年产稻谷。此次加大拍卖数量和增加品种是在稻谷市场需求较旺的背景开展的,也意味国家去库存大幕已正式拉开。但市场的反映不强烈,根据多个批次的拍卖显示,成交量和成交率均偏低。如7月21日,全国2013年最低收购价稻谷交易结果显示,湖南省计划1.8万吨中晚稻拍卖,拍卖结果为零成交;7月19日,江西省计划15万吨2014-2016年中晚稻拍卖,拍卖成交率仅为1.02%;7月12日,江西省计划64.4万吨早稻、中晚稻拍卖,拍卖成交0.3万吨,成交率仅为1.02%。
  拍卖成交量少主要原因还是拍卖底价的定位不准,一个合理的、符合市场的拍卖价格是决定成交量大小的关键,也是事关去库存能否顺利实现目标的关键。截止6月底,江西市场陈稻粮源已极为紧张,为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加工企业急需采购原粮补充库存,期望国家稻谷进一步加大去库存力度。
  因此,今年以来国家安排的稻谷去库存拍卖对江西乃至整个南方稻谷产区来说,尤其是对即将大量上市的新早籼稻来说,其影响力度有限,难以影响当前的早籼稻收购价格和后期的价格走势。
  (六)陈粮市场形势出现好转
  一是在新粮方面,2016年11月份以后,国内籼稻谷经过储备轮换收购以及国家托市的大量收购后,市场流通粮源大幅减少,市场收购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在后期甚至出现大幅上涨,超过国家规定的托市收购价格。江西大部分地区在中晚稻托市后期,经纪人上门收购从130-135元/百斤上涨至135-140元/百斤。至今年3、4月市场粮源已基本清空,处于有价无市状态。
  二是在陈粮销售方面,由于市场新粮趋紧且价格偏高,加工企业采购陈粮的热情较高,陈粮行情自年初以来一直向好,各级储备轮换销售价格均出现3-5元/百斤不同程度上涨,部分质量较好的陈稻同比出现大幅上涨,涨幅可达5-10元/百斤。同时稻谷价格差在拉大,主要体现为优质优价、新陈价差大等,品种间和年份间的价差均存在较大差价,市场价格分明。
  在陈稻谷市场出现好转的传导下,势必影响今年的早籼稻收购价格和农民售粮心理,进而推动今年的早籼稻收购市场发生变化。
  (七)米粉加工生产工艺的改进
  米粉已成为一种需求量大、经济实惠的快餐食品。市场上销售的陈早稻(一般需要圆粒型或短粒型)主要是作为米粉加工,而新早稻米由于其直链淀粉含量等主要指标对出粉率影响较大,一般不直接用来加工米粉,所以大米加工企业一般不直接参与新早稻的收购。因此,在一些地区陈早稻的销售价格甚至明显高于同年份的中晚稻,尤其是圆粒型的早稻,更受加工企业欢迎,有着较大的价格优势。
  如今,米粉生产企业为应对和改变这种状况,对加工工艺进行改进,可以用新早稻进行米粉加工,到目前该工艺已基本成熟,正处于推广和扩散中。因此,今后新早稻的收购将有更多的大米加工企业参与,进而加剧市场竞争程度。
  二、当前收购情况及后期行情分析
  综合上述七个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多方收购主体预期较为一致的情况下,江西的早稻收购市场已是暗潮涌动,硝烟味弥漫,在后期或将出现以下几种收购形势:
  一是早籼稻收购价格或将稳步上涨。目前,江西省内各收购主体已基本展开收购,收购高峰预计在7月底或8月出出现;粮食经纪人上门收购主流价格在122-127元/百斤,以质论价,潮粮收购价格在95-105元/百斤,同比均出现上涨;一些储备粮库点轮换收购价格已超过托市价130元/百斤,较开秤价已出现上涨。随着早籼稻的大量上市,各收购主体为争夺粮源,势必出现价格波动,将推动早籼稻的价格出现上涨。在收购后期,局部粮源紧张的地区收购价格将临近或高于最低收购价的最高价135元/百斤。
  二是最低价收购或将在局部地区启动,启动地区将主要集中在一些粮源充足、仓容相对紧张的地方,但今年的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收购总量或将同比出现大幅下降。
  三是农民或将出现较强的惜售心理,在种植成本稳步上涨的前提下,最低收购价的降低,进一步压缩农民种粮的利润空间,对资金需求不多种粮农户,或将不急于售粮兑现,可能存在阶段性惜售。同时,早稻的售粮情况将直接影响中晚稻的售粮情况,推动中晚稻收购市场出现一些变化。
  四是收购周期将大幅缩短,收购速度是关键。近几年来,农户售粮习惯等行为正在发生较大的改变,多数农户存粮意愿不强,即收即卖,造成了早稻收购时间大幅缩短,收购高峰逐年前移;同时各地烘干塔的大量建设,促使潮粮收购集中、盛行,据调查40-60%的农户在收购价格合理的情况下愿意出售潮粮,加上天气因素助推,潮粮出售比例在逐年升高,粮食流通速度加快,收购时间缩短,上市时间相对集中。因此,早籼稻收购量的多少主要看各收购主体的收购速度和前期准备工作情况。
  五是今年早籼稻收购价格的上涨,或将对不断下降的早籼稻种植面积起到企稳作用,进而推动农民调整种植品种结构,种植市场欢迎的质优价优品种,在农民实现增收的同时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几点收购建议。一是制定多种收购方案,潮粮和干粮同步收购,加强市场形势预判,做好应对方案,确保阵脚不乱;二是积极与粮食经纪人、种粮大户、烘干企业沟通,签订收购合作协议,多渠道把控粮源。三是可适当开展合同订单收购,同时根据其他地区粮源情况,采取跨区域收购,合理利用资源,确保收购任务的完成。

公司定位

       立足大连,面向全国,服务三农,以电子交易为核心,以农产品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配套,以农业产业数字化为手段,创新业务模式,应用先进技术,建设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建设。